来源: 云南日报 2024-12-05 10:49 字号: [ 大 中 小 ]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推进云南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关键之举,是加快“三大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昆明市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出政策、建机制、优服务,在立法保障、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今年三季度,昆明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178.71万户,同比增长17.7%,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7.6%。活跃的民营经济已成为昆明市推动经济增长、激发创新活力、扩大就业容量及改善民生福祉不可或缺的力量。
制度保障
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为不断推动和支持民营经济做优、做大、做强,今年5月1日,昆明市率先在西部地区出台《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职责,对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公共服务、保护合法权益等方面作出规定。如,规定市、县(市、区)政府应统筹安排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家可受聘为营商环境监督员,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和培育产业领军人才等。
《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进一步保障民营经济公平有序参与市场竞争,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极大增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昆明还制定了贯彻落实云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市场主体培育、发展质量提升、数字化赋能、融通发展、融资便利等十大专项行动,推动民营经济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昆明市出台的政策举措涵盖了市场准入、监管执法、金融支持、人才保障、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作为企业感受最为明显的两点,一是减税降费使企业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二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开始不断优化。”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刘长战说。
从2024年起,昆明市将每年11月1日定为“昆明企业家日”,让每一位昆明企业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进一步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强烈信号。
激发活力
崛起一批新兴产业生力军
昆明市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用好用活各类产业支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聚焦“8+N”产业链,融入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助力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未来产业布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云南裕能一期项目是安宁市首个投产的重点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目前已经形成年产24万吨磷酸铁和16万吨磷酸铁锂生产规模,项目体现了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昆明速度’。”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辉说,云南裕能作为昆明的招商引资项目,充分享受到昆明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红利,云南基地二期计划投资80亿元,子项目年产16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历时3个多月,目前已经迎来了投产试运行。
“2019年,闻泰科技在昆明高新区投资建设了闻泰昆明智能制造园,公司迅速成长为云南省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领军者。”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勋华表示,未来,公司将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同时积极在本地培养产业工程师和工人,为云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新质生产力加快起势的当下,全市民营企业乘势而上,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型企业,大幅提升了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的效率。在此背景下,昆明市注重完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体系,民营企业科创能力不断提升。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户、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11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415户,新增备案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14户。
这些企业如同点点星火,照亮了产业升级的道路,推动昆明市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强化服务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和吸引力,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
昆明市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尽心竭力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不遗余力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保障民营经济安心发展,昆明市持续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在全省率先推行营商环境5.0版,目前正计划出台6.0版改革方案。全面推进网上申办和全程网办服务模式,1433个事项上线“一部手机办事通”。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智能化无干预办理改革试点,企业开办从0.5个工作日缩短至数秒,真正实现“秒办秒批”,政务服务开启“零成本、零见面、零跑动、零干预”新模式。
如今,在全市实施的“三个听取”、“三进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昆明在行动、营商环境会客厅、我陪群众走流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已成为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昆明市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利荣说,祥丰集团磷复肥产能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当前,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新质生产力正在带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公司将紧紧抓住有利契机,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昆明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469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全市GDP增速1.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40.6%,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60.7%。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企沟通机制,更好地激发出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裕能二期、泰康之家、滇中环宇等一大批民间投资项目开工建设,今年上半年,非房地产民间投资首次超过房地产民间投资,全市的投资结构正加速优化。”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张雁群)